如果你有一家公司,你会怎么办?
北京人:我要把它做玉成国连锁的百年企业!
上海人:上市!上市!上市!
可是如果你问一个深圳人,他一定碰面目凝重,心事重重:“这公司倒闭了怎么办?”这就是深圳,“怕死”的深圳。深圳,是一座重视“失败学”的都会。
如果你是加入中考的初中生,你会想尽步伐努力提高,因为畏惧自己被一半同龄人干掉;如果你是刚结业的年轻人,你要想着如何掌握更多的技术,不至于被淘汰;如果你是深圳的创颐魅者,首先想的不是如何上市,而是如何活下来……与其嗣魅这是焦虑,还不如说深圳人有严重的�;馐�,简而言之:深圳人怕“死”。这种忧患意识不但保存于个体,深圳的企业尤为突出。就在最近,招商银行内部论坛上,一位员工写的《招行离冬天另有多远》引起了行业的广泛讨论。
如果不出所料,我们的半年报会依然亮眼,又将成为行业标杆获得媒体宣扬......
是的,果真不出作者所料,在招商银行宣布半年业绩中,它的业绩照旧一如既往的亮眼:第一家资产规模突破7万亿的股份制银行;利润增长13.08%;市值9386亿,距离“万亿市值”只差一步之遥……
可是作为招行的一份子,作者却在文中不遗余力直击自身陈弊,指出看到文化价值观劣化和激励机制僵化带来的�;�。招行的战略机缘期是财务面带来的,如果财务面的乐观使我们丧失了�;�,丧失了组织厘革的动力,丧失了重塑文化和激励机制的决心,那么未来三年很可能成为招行「失去的三年」。这种从内而外的“怕死”,不是深圳企业的第一次。
在去年万科的秋季例会上,有员工拍出下了集会的主体——鲜红的配景上,赫然写着“活下去”。一向重视低调的万科,瞬间占据了所有新闻平台的头条,让所有人都知道了,万科未来三年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底线,就是想尽步伐“活下去”。厥后,拍摄下此图三名“泄密”的员工,因“造成了卑劣的影响”被万科开除了。难道万科真的到了只求“活下去”的田地吗?
据最新的《财产》“世界500强”榜单,万科已经连续第四年上榜,排名稳步提升。这其实不是万科第一次“带节奏”,从2007年,王石抛出“拐点论”,厥后,郁亮提出了“白银时代”。万科把每一天,都当成最后一天在活。就像郁亮所说的,“活下去”是一种忧患意识,为了活得久,活得好。革新开放40年,几轮隆冬,已经冻死了无数企业。
在深圳,高科技企业的乐成,往往是失败之母。所以把这种“怕死”的失败学,玩得入迷入化的,当属深圳的两个招牌企业——华为和腾讯。
2000年左右,全球网络热退潮,市场萎缩,IT行业遭遇十分艰难的上行压力。可是,在深圳创业了13年的华为却渐入佳境。当年不但销售额高达了220亿元,更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,在外洋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。更令人眼红的是,华为一年累计创立了惊人的29亿元利润,是全国电子行业的绝对龙头。然而,就在华为如日中天的时候,任正非却在内刊上宣布了《华为的冬天》一文。文章中,任正非没有提到任何华为的成绩,反而大谈�;褪О�,追问华为该如何“过冬”。
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,在宁静时期升的官太多了,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。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。磨难是一笔财产,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,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。
华为的�;约拔酢⑵撇且欢ɑ岬嚼吹�。许多人认为任正非在“作秀”,而任正非就真的把这场“秀”一直做了下去。此后,任正非不绝通过内部的讲话或者文章进行预警:《华为的冬天》;《迎接挑战,苦练内功,迎接春天的到来》;《活下去,是华为的硬原理》;《收紧焦点,摊开周边》;《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太平洋》;《北国之春》;《在平和理理性中存活》等等。2012年,华为有了自己的企业传:《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》。这书名乍一看,还以为是特朗普写的。
如今,华为可能正在经历自己的冬天。但华为2018年的年报显示:华为年销售额收入已高达7212亿元,净利润593亿元。今天华为的利润,已经是2000年的20倍了�;肪辶荻�,而腾讯的“失败”,则大多都是“自找”的。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企业,许多人最开始知道腾讯,照旧因为那只会跳动的企鹅。就在十多年前,QQ势头正猛,可以说是社交平台的“明星”产品,景物无限,用户量也是空前庞大。
可是,如坐针毡的马化腾总觉得不久后就会有一款新的产品来干掉他的QQ。于是,他选择了革自己的命——让公司内部差别事情团队研发可能推翻自己的新产品,让它们相互竞争,赢家胜出。就像我们其时微信推出来的时候,手机QQ部分阻挡,虽然他也看到偏向了,他甚至也有一个团队已经在做一个类似的产品,其实两个团队都在做,只是最后谁跑出来受接待了,谁用这个软件,最后是我们手机QQ的那个团队失败了,他做出来的欠好用,微信出来了。
由内部竞争脱颖而出的微信,其实就是腾讯的�;�。马化腾说过,“作为首创人,没有�;�,是企业最大的�; �2018年12月18日下午,马化腾在北京西三环的一间集会室直接说到:“(2018年)是�;泻芮康囊荒�。”而就在其时的4个小时前,他还坐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第二排,刚刚拿到“革新开放四十周年先锋人物”称呼的奖牌。
创业难、守业难,知难不难。研究失败,有时比研究乐成更有价值。
其实更令人好奇的是,深圳为什么会如此重视“失败学”?
这个问题可以从第一代“深圳人”讲起。在上世纪80-90年代,那些有家境、有配景、有能力的人,都选择了北京上海,而愿意来南下淘金的,大大都是时代的“失败者”,他们可能空有报负,却无处施展;他们可能在北京上海无法立足,但却不肯意回老家种田;也可能,他们是因为某种政策和命令,背井离乡地被“发配”到深圳.....
他们不甘、不羁、也从不畏惧。因为这些已经深刻体验过失败的人,尽管越发渴望乐成,但却会时刻坚持着,对失败的敬畏。从某种水平上讲,深圳革新初期那代人的踏实与忧患意识,已经成为一个配合的标签,并且在一次次乐成的实践中,形成深圳基因并传承下来。就像任正非、马明哲、王石等等那个时代的企业家,从创业开始,就处于一种“惶”者的状态之中,就充满了�;馐�,这也是深圳企业崛起无法绕开的“阶梯”。
而当这种精神气质一脉相传并扩散出去的时候,这座都会也会越发地流行“失败”。
2002年,全体深圳人在讨论《深圳,你被谁抛弃?》;2015年,膨胀的深圳人开始谈论《深圳,你需要静静》;2016年,深圳人又开始担心《不要让华为跑了》.....
今天,善于总结和反思是正在成为深圳一种优秀的基因。“失败学”这堂课,一代人学习了,一个企业学习了,整个都会也在潜移默化中弥漫这种气息,并逐渐形成底色。 若批评不自由,则赞美无意义。重视失败学的深圳,并不畏惧“失败”。无论是深圳人,照旧企业,关于未来的每一步,它都会选择反思、接纳、立异。
因为那个喜欢一次次喊“狼来了”的深圳,早已为自己备好了猎枪和子弹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
选择pg麻将胡了试玩,选择专业
关注民众号
检察更多分享内容
